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《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外观设计专利年费、单独指定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将由10年延长为15年, 2022年5月5日起正式执行。
这意味着,以后家具企业要“借鉴”同行的设计,得多等个5年。
01,谁是原创 ?
外观侵权在家具圈屡见不鲜。在某宝上随手搜 “意式极简真皮头层牛皮沙发”,出来的长得几乎完全一样的不下50件,其中既有来自小工厂、小作坊的产品,也有小红书上的网红家具品牌(颐舍家具、宜洛家具、米象家居等),更有A家家具、斯帝罗兰等传统家具行业的知名品牌。
究竟哪家品牌才是原创?对此,各家品牌各执一词,莫衷一是。
“虽然我俩是同款,但我是原创的。”某家居品牌相关人员告诉新浪家居:“佛山这边的很多家具工厂款式基本上都是通用的,只要客户指定,基本上都能做出来。市场上复制品太多,申请专利很难。只要厂家有实力保证产品质量即可,客户不需要在意同质化问题。”
据悉,该品牌在宣传时强调自己在佛山有实体门店,有10000平方的制造工厂,更有所谓海外“设计”团队……
而有的某知名品牌,也强调该款产品已申请专利,但不能提供相关证明……
曾有行业人士戏称,每回逛展会看产品,都像患上“脸盲症”一样,只要把品牌门头盖着,压根认不得分不清。虽是句玩笑话,但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:家具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,具备高度辨识度的产品不多。
明明有外观设计专利保护,为何市面上仍有这么多孪生产品?
02,抄袭见效快,成本低
一些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通常大义凛然、义正辞严,说自己的企业一直花重金投入产品研发,坚持做原创设计。但一回头面向经销商,就换了一套说辞:“我们的产品,是100%完美复制意大利XXX的产品。”他们不以复制为耻,反而以复制为荣。
究其原因,做原创设计耗时耗力耗钱,还不一定能得到市场认可。而复制已经得到市场验证的成熟产品,则少了很多风险。
一位从业者感慨道:“每一件原创产品都是我们设计师的诚意之作,经过反复推敲研发的,所有设计细节、配色选择、材料搭配都有所考究。
但是山寨品的抄袭成本太低了,不管什么原创,只要销量不错,马上改颜色、尺寸或者材质推市场,不需要费功夫就能圈钱。”
03,维权举证困难、时间长
在法律流程中,家具设计维权难,企业维权成本高。由于产品“外观设计专利权”相关诉讼需要程序繁琐、时间长,举证困难,赔偿金额也不容易确定,导致不少企业维权意愿不强。
而且,部分企业在“借鉴”的时候,会对尺寸、颜色、用料等进行“微调”,看上去很像,但又不完全一样;这种情况下,有时外观设计专利也保护不了。
不过,这样的“好日子”,可能不会太长了。